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列报道之三】学校干部教师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争创更多标志性成果”

作者:谌亮军,李小花 审核:陈青恩 编辑:匡芹 来源:宣传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2-10-18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举国关注、举世瞩目。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为展示全省开放大学体系干部师生同心向党迎盛会、奋楫扬帆启新程的良好精神面貌和昂扬豪迈斗志,现推出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列报道。

 

入选广东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和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老年学在全国首获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办学水平提升并取得累累硕果。收听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后,学校干部教师倍感振奋,纷纷表示新征程上要继续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争创更多标志性成果,为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和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只有学校发展好,我们师生员工的前途才能好。”去年年中,学校启动省域“双高”院校申报工作,教务部部长兼机电工程学院(标准化学院)院长、教授张尚先担任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克服身兼双职工作繁忙的现实困难,带领申报团队在做好岗位日常工作的同时,加班加点做好申报材料撰写工作,为的就是确保学校能赶上省域“双高”院校建设计划第一班车,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当前,“双高”院校工作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工作任务更为艰巨。已转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张尚先斗志满怀地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导,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确保‘双高’建设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党政办秘书科副科长郑智源近年来参与了学校“十四五”规划制定、“双高”建设等多个专项工作,还曾借调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工作多年,对近十年来国家和省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感触颇深。“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极大的鼓励和鞭策。”他表示,接下来将在坚持做好岗位工作的同时,继续积极参与学校“双高”建设等重大专项工作。

推进“双高”院校建设,完善建设方案和制定任务书是当前重点工作。教务部综合管理科副科长程明近日在重点跟进这项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但越战越勇。他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努力以平凡书写非凡,认真高质量完成好学校交给的这份光荣任务。

“我虽然来校时间不长,但对学校、学院近年来的飞跃发展深有感触。”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负责人、副教授、博士汪静参加了“双高”建设方案的起草,在与起草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中,深切感受到大家对学校的热爱、对学校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对学校光明发展前景的信心。她表示,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和同事们一起为奋力谱写学校改革发展新篇章贡献积极力量。

工程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负责人、副教授、博士黄昊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带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的全体教师紧抓发展机遇,围绕“双高”项目任务书要求,全面落实建设方案内容,努力建成省内领先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建设的人才培养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法律与行政学院(健康产业学院)教师王斯维表示,学校培养智慧养老人才不仅内化智慧养老理念、掌握智慧养老技术,还秉承社会科技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为老年人提供有温度的养老服务,有力推动国家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学习型社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郑炜君表示,近年来在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老年教育的研究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近十年来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不断提升。今后要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意识、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有力的创新举措、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研究和实践,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教务部教学研究科干部王利平近期组织完成了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推荐工作,学校2项成果获省厅推荐参评国家级奖项。她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印象深刻,表示作为负责各类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工作人员,要秉承尽职尽责、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尊重每位老师的教学成果,真正发挥优秀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



入选省特色高校提升计划




入选省域“双高”院校建设计划

 


获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