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刘文清校长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教中国》节目 解读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创新实践‌

作者:赵斯羽 审核:陈业林、李雪婵 编辑:匡芹 来源: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08 浏览次数:

4月7日,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以下简称广东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文清作为学分银行建设领域权威专家,受邀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教中国》专题节目,与其他两位专家一同探讨新时代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助力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进阶之路。

刘文清在节目中聚焦“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主题,系统阐释了学分银行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价值,并分享了广东学分银行建设助推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她对相关政策深入浅出的解读、对领域热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关于鲜活做法经验的生动介绍获节目组高度评价,引发热烈反响。

刘文清表示,学分银行借鉴银行的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认证与核算,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它打破“唯学历”壁垒、助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搭建教育与人力市场沟通的桥梁,还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对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刘文清介绍说,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学分银行坚持先行先试,为推动实现职业教育的贯通、灵活、开放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包括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标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率先构建“资历框架+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三位一体的终身学习制度,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机制,运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建成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和实体中心,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学分互认和资历互通等。


录播现场


刘文清作分享

 

“学分银行建设的关键是应用落地。”刘文清援引典型案例,清晰展示了学分银行在减少重复学习等方面的现实价值,并分享了广东通过制定和实施资历框架等级标准、学分认定和转换实施意见、行业资历等级标准等系列规范,有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支撑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成长,助推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走深走实的相关思考和具体做法。

工学矛盾是乡村人才培养的痛点、难点。刘文清表示,学分银行把先学习再就业、先就业再学习、边就业边学习等有机融合,推动学习与就业相互促进,有效破解这一难题,真正拓宽了人才成长通道。

刚刚启动建设的“产业工人学分银行”该从哪几方面发力,以更好为产业工人转型和升级提供支持?刘文清提出,应充分发挥其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的枢纽优势,前瞻性地规划和优化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体系。一是建立产业发展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趋势和技能需求变化。二是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研究机构深度合作,产教专家协同制定行业资历等级标准,服务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尤其是新质生产力需要的人才培养。三是密切关注国家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政策导向,准确把握产业升级方向。

“学分银行将是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谈及未来5到10年的发展前景,刘文清对学分银行充满信心。她表示,到那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服务更加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成为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与国际接轨的国家资历框架已建成,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已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模式已相对成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初步建成。

《职教中国》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打造的领军性节目。该节目深度关注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突出“高端站位、强势引领”,通过深度对话,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解读职业教育政策举措、展示职业教育发展成果,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

该期节目将于近期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职业教育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并通过网络平台同步上线。此次广东学分银行建设经验的深度解读,将为全国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手机版